查看原文
其他

大圣归来:通过百字作文、游戏作文取真经 | 年度星教师

2015-07-31 何捷 星教师

点击蓝字,即可关注


摘 要

他的博客“何捷的教学世界”已经成为全国无数家长和孩子探讨作文的阵地;他用作家的思维为学生撰写作文童话书《作文真经》,书中的主角分别是西游记的后代——唐小僧、孙小空、猪小戒、沙小净,通过南游取作文真经。哈哈,是不是已经对何捷老师的作文教学想一窥究竟了呢?今天,有请何老师为我们详细阐述自己是如何修炼作文教学的真经。



认识名师

何捷,福建名师,作家,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,福建地区“游戏作文”“百字作文”创始人和倡导者。先后撰写文章近一千五百篇发表。在北京、西藏等省市讲座数百场。已出版《作文真经》等二十四部专著、专辑。

近年来,他提出“写作教学进行时”这一全新作文教学主张。主张“站在儿童立场,为儿童而教”,让儿童通过教学改变对习作的观念,爱上写作。曾获得“第八届全国阅读教学观摩赛”、“第三届全国作文教学擂台赛”、“福建省首届教师素养大赛”特等奖。


教学方法


百字作文,作文教学的“掌中宝”


百字作文是我坚持了近二十年的教学实验,是我作文教学的“掌中宝”。对于教师而言,它易于操作;对于儿童来说,参与后习作水平提高迅速。百字作文就像一把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,帮助儿童喜于动笔,乐与表达且善于表达。

实验起源于感受到儿童对习作的恐惧。不少儿童怕写作,更怕教师在作文字数上提出硬性要求:两张、两张半……最后没办法,只好用一些“废话”来凑数。造成儿童畏惧作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,其一为无话可写。缺少可供写作的素材一直是儿童走上写作道路的“绊脚石”;其二为不知如何写。虽然他们也阅读过不少谈论“如何写作”的辅导书,但到实战中却丝毫不起作用。练得太少,一周一次的“纸上谈兵”就是隔靴搔痒。百字作文彻底解决了这两难,让儿童轻松踏上写作之路。

百字作文的设计灵感源于福建电视台一档收视率很高的栏目——“F4大搜索”。编导事先收集全世界各地播出的节目,将其中的奇闻趣事网罗在约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播出,让观众集中看得过瘾。看到这档节目时我就突发奇想:如果也让孩子们做个“小编导”,将每天发生的最精彩的事件、最想说的话、最真实的感受、最有价值的收获等,先在大脑里像“过电影”一样稍作回忆,再用简短的百来字记录下来,不就是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的微型作文吗?如果每天坚持,孩子就能像定期存款一样建立起充实的写作素材库,在需要时颉取精彩片断扩充成文,能解决“无米可炊”的问题,还有助于培养习作习惯。于是,实验开始了……

我的百字作文不能生硬地理解为一百字的作文,它是一种自由短小的写作情态代称。我所提倡的“百”是简短,微型的代名词。写“百字”就是鼓励孩子每天用两三百字,即兴、及时地将自己的烦恼或快乐,新奇的发现,一段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的幽默文字,随即发生的精彩瞬间,最真实的感受等记录下来。记录的过程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,语句不必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,意断时笔止,想怎么写就怎么写,想写多少就写多少。

叶圣陶曾做《木炭练习和短小文字》以阐述他的作文训练观。他认为学生习作就好比绘画,要先打好基础,做到“像”。而此时如果追求文字华美,结构新奇,就好比跳过基础阶段练习而直接进入色彩斑驳,对象变型的抽象阶段。叶圣陶将木炭练习比喻为“短小文”练习,小品,随笔,杂感,速写,特写,杂文。写时文字短小,不罗嗦,少有枝叶,有什么说什么,说完了就搁笔。叶老认为这些门类质地单纯,写作比较便于照顾,借此训练手腕,最容易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。此观点真叹为妙绝!这不就是百字作文么?

现如今不少儿童都有练习绘画的经历,木炭素描这项基本功训练是不可逾越的,一个石膏人头,一朵假花,一个盘子,一回又一回地描画,很多儿童都不耐烦,马马虎虎敷衍一下,但后续要发展就难了。那些画得扎实的,今后再学习其他画种就更容易上手,画的品质也高。艺术练习有共通点。百字作文就是有效的“木炭练习”。百字作文的提出还依据《语文课程标准》中所提倡的“学生自主选题,少写命题作文,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”。这些理念都使我坚定进行百字作文实验。没想到结合实验我发现了百字作文这种新颖的“练笔”形式有着以下突出的优势:


短小精悍


十几行,百来字,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会感到为难。而正是一个“短”字,消除了大家对作文的错误认识:作文都必须是“长篇巨作”。要知道,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让大家害怕作文;


形式不拘

百字作文可以是一首随感小诗;甚至可以是处方体、新闻稿、小对联……随意而为。记录的过程也比较宽松,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,语句不必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,只要能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。不拘一格的形式正是很多孩子们喜爱百字作文的重要原因;


新鲜及时

当天的事当天回忆,当天记录,文章常写常新。长此以往,大家为了找到新鲜事,会很自觉地去参与生活、观察环境、寻找素材。写作所需的各种能力都在此中得以综合训练,最终将会进化成情动辞发,心手合一的良好写作态度;


便于拓展

在写上一段时间后,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写的百字作文,或扩写成长文,或以其为纲进行改写。这时候儿童会发现自己就像一个个巧媳妇一样,面对这琳琅满目的原料,或炒、火煎、或炖,随心所欲地拓展发挥,再无畏难情绪;


带给“使”福音

那些老是写不出“好作文”的儿童容易被忽视,成了“角落天使”。百字作文则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与空间。它的形式短小使得“角落天使”感觉容易参与也乐于参与,教师在评价时只要更多地给予包容,他们就能逐渐增强自信,勇于放胆表达,百字作文让作文教学服务于全体。

既然是作文教学,自然也涉及到教学法。百字作文究竟怎么教呢?怎样才能让儿童在练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态,旺盛的创作激情,出产趣味横生的作品呢?先了解习作的本质,习作就是一种对已有积累的再次自省。所谓自省,即是不断调阅储存在大脑中的生活经验,体验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,梳理自己混杂无序的思想。自省之后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地表达,这些表达信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就是作文了。可见,有效且清晰的自省才会促使好的表达的诞生,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为孩子自省提供辅助。如果教学行为对自省是一种干涉,甚至是一种误导的话,就和“我手写我心”的习作原理背道而驰。所以,百字作文教学不能不顾儿童的感受,不能无视现有表达水平。

我的教法就是“不教而教”。所谓的“不教”指的是我不会告诉儿童如何谋篇布局,如何通过写作技巧使文章引人入胜,如何对文字进行精雕细刻。但“不教”绝对不等于放任自流,而是一种退居幕后的鼓励、辅助、监控,这同时也就是所谓的“教”了。

如何实施有效的促发自省的“教”呢?

首先是鼓励与推崇阅读


要写好作文就要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阅读,在阅读中不断滋养、补充自己。我们不要试图指定其读什么,不读什么。即便是一些没有吸收价值的书籍,如果儿童一时执迷其中,我们也不要强制其与之“断绝来往”,而应该不断尝试用有趣的、高尚的、富有内涵的书籍来填充他们的精神世界。同时,我们还有必要通过监控、激励等多种手段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爱好,这是一项艰巨但是意义重大的工程,也是“不教”但能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。

其次是创造机会带儿童参与社会实践


实践才能让儿童感受到生活不再是“四角天空”,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。实践后不要生硬地要求他们写什么,怎么写,应该启发他们回忆、感受、交流。即使实践后没有文字留下,只用言语表达了也可看作一次习作练习。其实,实践过程中已经涵盖着教师的“教”,言谈举止,一颦一笑,信息介绍,哪一个不是“教”。

第三,聊百字


聊就是轻松的交流。交流中不可一味说教,而应以倾听为主,在倾听中捕捉每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经历,鼓励他们及时记录成文。聊天也就是一种“教”,只不过教师一直处于倾听者的身份,处于“幕后”。也正是因为这种身份,才会换来孩子的真情与主动的表达。

其中最具“教”的意味的即是“聊百字”。我特别为百字作文的聊天开设了“两室一厅”,让儿童在此充分经历“选材——修改——润色”全过程。第一室:新闻会客室。每天早读或晨会,我组织儿童进入“新闻会客室”。大家将自己的百字作文,将昨天的见闻、感受在这里进行交流、汇报。交流时可以采取“两两相对式”,也可以采取“中心发言式”,如果遇到特别有趣或是值得讨论的文章还可以来个即兴辩论赛。相信孩子在短短20分钟左右的“新闻会客室”里一定会收获良多。第二室:作文会诊室。每隔一段时间,组织儿童携带百字作文进入“作文会诊室”,和他们一起针对有待“诊疗”的百字作文进行“会诊”。可以请出文章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,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需要寻求的帮助等内容。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进行评论,“横挑鼻子竖挑眼”,对问题直言不讳。这样的“会诊室”是习作自改和互改的训练场,儿童在“会诊”的过程中能很提高自己对文章的优劣的敏感度,提高修改的能力。最后是“美味餐厅”。有人将写作喻为烹饪,恰当:素材为原料,进行的表达为加工过程,厨师自然就是儿童。写百字作文也不例外,还是要大家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“煎、炒、烹、炸”,加工成美味可口的“小点心”。特别强调的是,在加工过程中,我们可以鼓励儿童互相借鉴,给习作加“辅料”。例如借鉴模仿他人作品,尝试用上成语、歇后语、谚语等给“小点心”进行装饰点缀,用上拟人、排比、比喻等修辞手法作为“滋补上品”,提高文章的营养成分等。

我欣喜地发现,只要参与百字作文训练,儿童写作的状态均发生颠覆性变化。每一位儿童在练习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,也养成了留心观察、及时记载的写作习惯,并且对于搜集到的素材,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,个性化的表达。好效果不是偶然,源于百字作文训练的三个特别之处:

1首先,好效果来自于高回应率。


什么叫回应率?举个例子说就明白。例如孩子喊一声“爸爸”或“妈妈”,父母亲立刻就有人答应,这就是回应率。相比传统的作文教学,每日百字的回应率高太多。一周一篇,教师批改周期较长,孩子得不到及时回应,自然热情就消退了许多。即便得到批改,如果一个“优”还罢啦,倘若是“良”或是“及格”,你说他会喜欢上写作吗?而百字作文则不同:每日一文,每日一展示,每日一评……就像天天和孩子交谈一般,三言两语,孩子的作文得到百分百的回应率,再加上各种形式的表扬、激励,充分调动了写作积极性,写作兴趣越来越浓,能力自然就越来越强。

2其次,好效果来自于宽松的氛围。


小学阶段的作文真正应该叫做“习作”,就是练习写作的意思。


象形字“习”,上部分是鸟的羽毛,下面是太阳的图案。合起来就表示一只小鸟在太阳下练习飞翔。小鸟学飞有什么特点呢:不怕失败,多次尝试,有大鸟指导,善于模仿。把这些特点组合起来,你对作文就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啦:作文就需要多次练习;需要模仿;写错了不要紧,写不好更不要紧;不要忽略了指导与辅助,监督。这样看来,儿童初学写作原本应该得到更多的包容,让他们感到宽松、愉快,能够自由驰骋。可是小学阶段的写作行为大多是一种在限定范围内的精彩:写作不能离题 ;不能用各种未经认可的方式表达;不能书写不入主流的灰色情感;写到愤怒、伤心时不能将作文一撕了之,还得委曲求全如实上交;为博得唯一评价者教师的欢心,还要说些言不由衷的话……在这种紧张的主流情绪控制下,怎么能写出儿童真实的作文呢?百字作文就大胆地鼓励孩子不受这种形式上的束缚:题目自拟,素材自选,表达自主,体裁自定,长短自由。写坏了,撕掉重来!实在无话可写了,一句话交待也能通过。在这样宽松的写作环境下,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能写,加上教师的鼓励,逐渐爱写。

3第三,好效果仰仗于训练的强度。


作文水平的提高与训练强度有着密切关系。为什么很少孩子会畏惧说话呢?是因为他们说话的频率高,途径广,强度大。幼儿在开口叫“妈妈”之前,至少已经听了4000多次“妈妈”这个词的发音。写作文就是使用书面语言表达,如果练习的机会一学期才七八次,密度和频率都非常低,效果自然不佳。每日一篇的百字作文,虽然简短,但从频率上将习作训练的强度大大增加,能很有效地促进孩子储备词汇,积累素材,吸收和运用书面语言为表达服务。

实验进行至今,已经接近二十个年头了。其中屡屡出现让人惊讶的数字:执教的班级的学生每学期在全国各级各类的报刊杂志上能发表习作200篇左右。大家想一想,如果仅仅靠老师命题,哪能想出200多个新颖的作文,哪能依赖老师指导?不用问,这一切,都得益于百字作文。因为孩子们在写作活动中,始终保持着成功愉悦的心理体验,有着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。用一个孩子的话说:没想到短短百字使得写作不再是难事,它让我们爱上作文了。



教育故事


做儿子游泳教练的故事


每年夏天,我都有一个愿想——教会儿子游泳。我也听说一个似乎难以突破的大魔咒“父亲教不了自己的儿子”。果然,儿子压根不和我学。没辙,僵持了两三个夏天后,他仍停留在套着游泳圈戏水的状态。

我屈服了,今年夏天,为他请了教练。一切都解决了,为期十天的培训快要结束,他就基本掌握了蛙泳动作技术,能自由换气游上一二十米。

这一年,他六岁。九月就要上小学。

这件事让我觉得相当不可思议。大魔咒,真的是魔咒么?

我有二十年整的冬泳经历,一年下中的每一天,不管天气如何,户外游泳是不间断的。教练就是我的泳友,技术动作和我一脉相承,都是“体校除名,自学成才”类型。我还有二十年教学的优势,属于儿子说的“很会教育人”那种教师。为什么他用了十天不到就完成我三个暑假不能完成的事,难道真的是无法逃脱的魔咒?

我希望破解,因为我看到许多在池里挣扎的父母们,和我有一样尴尬。身边,我听到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声音——自己的孩子就是要给别人教。可是我知道,这是不科学的,没道理!

多少名家都是家族传承教育的结果:父亲教子女,爷爷教孙子。远的不说,课文《我的舞台》中的新凤霞就是一例。其实这样的例子不需举,太多了:马季,侯耀文,侯耀华……脑子里跳出一个算一个,也不排序了,但凡艺术界都讲究师承,父辈,祖辈是大师的,子女晚辈走上先人之路也都成必然。后来干脆成立一个“派”,以先辈的姓开头,告诉子孙什么叫代代相传。

为什么大师做得到,凡人做不到?难不成我非要是索普,孙杨,波波夫……非要成立一个“何派”游泳技法?那不是笑话么?回忆前年泳池里的父子斗,观察如今的学习场景,我发现了魔咒的两点隐蔽内因。

首先,我和儿子之间的师生关系没有确立。带儿子拜师,我和妻子很重视,两人一起去,亲手交到老师手里,让孩子当面喊:老师好。这个简单的仪式后才进入学习状态。在儿子心里,爸爸的那位朋友是老师。我教儿子,缺少了这个仪式,父子直接抱团下水,开始就名不正言不顺。爸爸就是爸爸,和老师不一样。

仪式,原先一向被我这样的功利主义者所鄙视。但我今天要重新审视仪式的教育力。古人的祭天,祭祖,祭旗,都是仪式,好像做任何事都要举行仪式。就算在家里读书写字吧,焚香,沐浴,静坐,这些都可以看做仪式。西人也一样,祷告,礼拜,弥撒,各种仪式占据生活的时空。友人在香港登机,居然发现机场设有祷告室,旅途匆忙,仪式不丧。仪式,在世界各地都得到重视。我所从事的学校教育最重视仪,至圣先师孔子的衣冠立像就是一个仪式,师塾中每日的“缛节”现在想来也感觉趣味在其间。今人对师道尊重的丧失,兴许和仪式的缺失有某种关联。当然,这里无意为封建的思想糟粕招魂,我们的开学,闭学,上课,下课,不失为一种简约,文明的仪式。简单的一句问候,一个鞠躬,就是一种师生关系的确立。父亲教儿子,少的就是这个教学角色的转换与确立,这,也是教学的基础。

其次,亲子关系让我们忽视了教育的内隐实质。教育是什么,百度上有定义,教育学里还有广义,狭义的区分……但那是写给教育系本科生们背诵考试用的。我所认识的教育,就是一种试探。教和学的力量的较量,其最佳结果应该是学力上涨,自学成才,教为辅助,默默关怀。由于父子关系密切,平日里撒娇玩闹多了,这样的试探和教量多以长辈的放弃告终的。放弃是过程是:教的势力上涨,直至极致,随后下降,消亡,结果表现的方式很多:怒吼无效后放弃,百般折腾无效后放弃,多次劝慰无效后放弃,也有还没用心就自觉放弃……其实从一开始到结束,整个过程中儿童都在试探,他们拿出天生的韧性,不离不弃,步步为营。

例如,教他踢腿,他不干。不干就是不干,凶他,吼他,哄他,拿出奖励的承诺给他,无效。我们放弃,他的试探就成功,之后的换气,划水,摆臂,全部教学都落空。没有在第一次试探中成功,必将导致一败再败,一败涂地。我哪里知道,在第一次的较量中,他心里发出一个指令:爸爸,我吃定你了。在和教练的试探中,他也想故伎重演,但第一轮就失败了。先学换气,教练说完后不顾一切按头下水,起来后问:喝水没有?呛得难受了,继续!他,就这样被征服!

雷夫说:我是个失败者,我经常失败。我的优势就是失败后知道再来一次。我要向雷夫学习。于是在儿子训练的第八天,我做了教学计划后,有模有样地实施起来。

早晨七点下水,池子里没什么人,能游得开。所以我们六点就一同起床了。我煞有介事地宣告了:今天,我担任你的教练。他没放心上,因为他心里有数——爸爸教,好过教练教,那就是玩水嘛!我们两一同做着准备运动,说着今天的训练科目。这是我的第一步——“教学准备”。想到先前的教学没有准备,很随意,我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带他去,一切凭我,随意无计划,到水下现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。

一路上,我做了“教学告知”其一,再次告知他我就是今天的教练,请他以教练相称,他笑嘻嘻地喊了一句,够啦,上道啦,意识植入。其二,告知他今天的注意事项,三大纪律八项注意,我说得一板一眼的,他听的有一句没一句的。也罢,够啦,意识再建立。到泳池,入水,正儿八经地开始,“教学进行时”。我开始指导他进行蛙泳的动作复习。想到之前的教学,很松散:我先游,他先玩,我游够了,他还没有玩够,生拉硬拽来学习,当然不情愿。现在“以学为主”,我的“写作教学进行时”的理念用上了:全程关注,过程陪护,正经教学,先学再玩,学有所得。这一步,我称之为意识的加强

事情绝对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。他意识到我动真格的,就拿出孩子惯用的伎俩,耍脾气,撒娇……但是,这回不同,没用!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我可是有备而来,一切尽在掌握。仍尔东西南北风,咬定青山不放松。你撒你的娇,我实施我的教。这个阶段我称之为“教学坚持”你坚持认真教学,他就会被你感染,毕竟面对儿童,教师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在此时是有优势的,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教学民主而放弃教学的尊严。

该来的还是会来!在我的强硬坚持下,冲突升级了——他彻底不干!这个时候,是个僵局,也到了“教学攻坚”阶段。胜败在此一战!

拿出名人案例说事——余世维的女儿不爱吃饭,余博士和妻子商量,吃饭时喊女儿,不来就先吃,吃完不再准备其他东西。饿她!余博士说:饿一餐不会死,反而会有助于习惯养成。果然,经过两餐较量,解决女儿一辈子的吃饭拖拉,挑食的问题。曾仕强教授说中国人喂孩子吃饭像打仗,你追我赶,父母很掉价。解决的方法很简单——巴普洛夫的训练方法:吃饭摇铃,不吃拉倒。下回吃饭再摇铃,方法照旧。坚持一段攻坚战后就简单了,摇铃后自觉来吃饭。

言归正传。他罢工,我就上岸。离水前告知:今天就到这里,你选择结束,我尊重你的意见。他以为我是说着玩的,装样子。没想到妈妈在这时候配合着让他洗浴,擦干,大家一起回家了!他大感意外,一路上不敢和我们说话。原先的他,一路欢歌。

这一切,我和妻子说好了。之前,我也给妻子看了余博士和曾教授的视频。姑且算是我们俩的备课吧。

第二个早晨,我庄重地重复着教学准备,教学告知,教学进行时……大家一定想知道教学攻坚战的战况吧。告诉祖国和人民一个好消息:我大获全胜。他很自觉地听从指导,努力练习。学习蛙泳的第十天,六岁的他游完25米,顺利结束第一阶段学习。最为让我骄傲的是,他的25米的极限训练是在我的指导下完成的,他自觉克服了心里障碍,体力上切实的不足,获得成功。其实,他是个自觉的孩子,成长过程中我们算是省心省力的幸运儿啦!

我和妻子,获得一次成功体验。将来,我可以教他书法,国画,健身……妻子可以教他厨艺,园艺,手工……父母即教师,我们能!

一路上,他的演唱专场又一次举办。我提议:吃拌面去吧!这是他的最爱,他欢呼雀跃,歌声震天。雷夫说:让儿童参与就是奖励,额外的都算奖励过度。这个观点很新奇,我部分接受。“中国娃还要中国法。”一碗拌面的奖励还是必要的,这叫“教学关怀”,儿童,就是在不断的奖励和关怀下,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进步!

写下这个故事,算是奖励自己。妻子为我做一顿好饭,算是奖励我。

每个大人,其实都只是长大的孩子。


声明:本文为作者原创,欢迎朋友圈分享,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形式转载,请后台留言联系授权!



寻找“星教师”

寻找一群有教育情怀、敢于实践、具有创新精神并善于学习的教师,关注他们的经历,他们的课堂,他们的反思,他们的阅读与生活。 在此,我们特别邀请您自荐或推荐您心目中的“星教师”,分享给中外教育同仁以及广大的学生、家长,让我们共同为当下的、未来的教育做点什么!



长按二维码,点击“关注”


回复以下关键词,查看对应内容:
新课程 | 班主任 | 学前教育 | 语文 | 数学 | 英语 | 信息技术 | 音乐 | 生物 | 思品 | 物理 | 心理 | 历史 | 地理


点击左下方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官方网站见证更多精彩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